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咸安篇
来源: | 编辑:xianangovcn | 发布时间: 2018-01-23 | 1393 次浏览 | 分享到:
  回眸2017
  2017年,是咸安区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奋进之年,迎难而上、破难而行的攻坚之年。该区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务实重行、深耕细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关键词:扩投资,夯底盘
  项目支撑更加有力。全区建设项目323个,总投资499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32个,投资439亿元。集中开工重大项目47个,投资252亿元。纳入储备库项目737个,总投资4080亿元;纳入建设库项目190个,总投资442亿元。全年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15亿元,增长22%。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全年累计新签约项目227个,其中投资过10亿元的项目8个、过20亿元的5个、过50亿元的3个、过100亿元的1个,引进项目实现一二三产业全覆盖。新签约项目开工率达80%以上。
  资金保障有力有效。为全区规上企业落实县域经济调度资金1.72亿元。办理应急周转资金224笔、10.1亿元,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6000万元。天宏化工、湖北特钻、泉都带钢等停产企业复产盘活。引进10家金融机构落户。新增18家四板挂牌企业。贺胜金融小镇聚集150余家知名基金公司注册落户,资金管理规模超过300亿元。
  产业结构实现新突破 关键词:挖潜力,提质效
  园区建设拓展升级。统筹安排1.7亿元的园区建设专项资金,支持“一区六园”平台建设。开发区累计投入资金1亿元,建成模具产业园二期道路、生物医药产业园及竹产业园等一批园区基础设施。
  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326亿元,增长14%。实现工业用电量5.6亿千瓦时,增长11%。新入规企业15家。完成技改投资29.8亿元,增长14%,覆盖44%规上企业。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家,总数达到35家。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4家,总数达到11家。华鑫科技、精华纺织获省级科学技术奖励。人造板产品列入中小企业质量提升省级重点项目,成为全市唯一省级项目。
  农业质效稳步提升。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47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90亿元。新增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2家,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新增流转土地1.65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5家,新增家庭农场5家。建成“百公里油菜观光经济带”和“五个田园综合体”,茶叶、蔬菜、油菜三大主导产业分别增产5.6%、6.9%、4.3%。创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20个。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9个,“咸安砖茶”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生甡川”获中国驰名商标,“白水畈萝卜”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通过农业部评审。
  全域旅游势头强劲。投资120亿元的康美咸宁健康小镇、投资100亿元的云南城投“未来城”、投资80亿元的向阳湖康养特色文化小镇、投资50亿元的“原乡·梓山湖休闲度假综合区”、投资30亿元的“军旅小镇﹢白水畈田园综合体”等重大旅游项目签约,向阳湖湿地花海等乡村游持续火爆,全区旅游总人数超过910万人次、总收入突破40亿元,同比增长20%和21%。
  城乡品味得到新提升 关键词:抓统筹,强功能
  城乡建管力度加大。国家卫生城市复核评审顺利通过。公路治超获交通部省际互检组充分肯定。
  重大项目提速见效。投资6亿元的区文体中心完成土地预审报批、设计招标等前期工作。投资6亿元的“一河两岸”改造房屋拆迁接近尾声。投资5亿元的香城大道进入评审阶段。投资3亿元的怀德路中城路改造全线路基基本成型。淦河中下游整治完成岸坡护砌、亲水平台等工程。
  棚户区改造加速推进。第一批8个棚改项目快速推进,其中6个市级棚改项目签约率达到90%,发放金额6亿元;2个区级棚改项目签约率达到83%,发放金额3.9亿元。第二批10个棚改项目全面转入复评签约阶段。
  全域基础设施更趋完善。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工程在全市率先动工。启动建设城乡生活垃圾治理智能监管平台,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达90%以上。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780公里。率先对所有国省道进行二级公路以上标准改造。完成咸嘉生态文化城镇带贺胜段改造。幕阜山扶贫公路、S360大幕至向阳湖二级公路开工建设。花纹水厂、水毁修复工程、南川灌区一二期等水利项目加快推进。
  梓山湖新城更趋成熟。完成投资2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0亿元。新城主次干道通车里程达30公里,路网格局基本成型。华中最大集装箱酒店对外开放,首个以爱情为主题的休闲度假区梓山湖蜜月湾小镇建成运营。彰显江南水乡风格的江南里一期投入运营,华中首个房地产定制产品梓山郡二期正加快建设。
  改革创新释放新红利 关键词:破藩篱,立新规
  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35家矿山压减至11家。城区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从11个月降至9个月。落实“营改增”及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累计减税690万元。为用电大户申报落实直供电政策,累计节约电费300余万元。
  “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顺利启动,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一张网基本建成。乡镇办权责清单编制完成,12个乡镇办、890个权责事项彻底厘清。贺胜桥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健全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多证合一”。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定并公开区级随机抽查事项清单207项。
  关键领域改革统筹推进。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投融资体制改革,整合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闲置国有资产、部分国有企业资产共103亿元,组建净资产过百亿元的咸安经发集团。加快安全生产领域改革,成立20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新增安全生产、物价监督、河湖保洁、交通劝导、消防巡查等5类入网格事项,网格化管理事项达到13项。创新招商体制,组建4个招商分局开展驻外招商。成立投资委、财税委、土地委,设立城管委,组建旅游委。加快物价、发改机构整合,完成工商、质监、交警三大队下放承接。
  生态保护呈现新气象 关键词:攻痛点,破难点
  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35个问题如期整改销号。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受国务院通报表彰,获1000亩用地计划指标奖励。
  “蓝天”保卫战全面打响。深入开展“三禁三治”,淘汰或改造中心城区20蒸吨/小时以下高污染燃料锅炉43台、130蒸吨。新建1个大型收储处理中心、9个小型收储站,初步建成农作物秸秆收储、利用和加工体系。推进黄标车淘汰,淘汰量占全市任务总数的33%。
  “碧水”保卫战全面打响。编制乡镇饮用水源划分方案。整治淦河马桥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拆除“两湖”49459亩围网围栏养殖设施。禁养区内37家养殖场全部关停,206家养殖场完成环保设施改造升级。建成7个畜禽养殖粪污“零排放”示范场。河湖库长制扎实推进,一河一策编制初步完成,清河行动全面开展。
  “净土”保卫战全面打响。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布设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启动非煤矿山恢复治理试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创建国家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护绿”保卫战全面打响。界定57万亩天然林保护区,完成通道绿化375亩,“绿满咸安”累计造林93616亩,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民生事业续写新篇章 关键词:增福祉,促和谐
  精准扶贫卓有成效。如期完成8个重点贫困村出列、7916人脱贫、210人易地扶贫搬迁、8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的脱贫任务。发放贫困户扶贫小额贷款8375万元、农业经营主体扶贫贷款5835万元,投入产业扶贫奖补资金4000万元,新发展产业扶贫项目229个,带动20个重点贫困村新发展产业扶贫项目76个。贫困发生率由5.6%降至3.4%。
  教育投入力度加大。筹资1.7亿元,扩大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新建和改扩建市外校玉泉校区、香城学校、市第六初级中学、凤凰小学、市第十八小学。探索名校托管、一校两区集团化办学模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公共服务均衡普惠。区中医院门诊综合楼主体工程竣工,区妇幼保健院住院楼改扩建项目实施。完成39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标准化卫生室达155个。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全面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正式启动。完成6个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实现乡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
  社会大局安全稳定。以城区5个综合警务站、4个公安检查站为依托,实行网格化布警和24小时全天候巡逻盘查,街面见警率全市最高,发案率同比下降27.3%。组建200人的巡特警队伍、120人的乡村巡防队伍,在全市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防控新格局。
  谋划2018
  2018年,咸安区将突出抓重点、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做好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全域旅游三篇大文章,推进一圈三带、一河两岸、一区六园三个一工程,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矢志不渝 深化“三抓一优”
  关键词:扩大投资  
  看点:深化“三抓一优”,既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又是咸安加快发展、赶超跨越的有力抓手。
  1、按下项目建设快捷键
  认真组织开展项目集中开工月活动,力争全年推动200个以上重点项目开工建设,80个项目建成投产。在抓好基础设施、民生服务等领域投资的同时,将投资重点转向重大产业发展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确保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40%以上。力争香城大道古桂段改造升级、区文体中心尽早开工建设。大力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有关规划计划,确保争资的份额稳中有升。
  2、吹响招商引资冲锋号
  聘请一批“招商大使”“招商顾问”,广开招商信息门路。提高招商质效,优化后续服务,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围绕全产业链、城市功能链、创新创业链开展招商,加大机电制造、生物医药、模具及汽车零配件、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的招商力度,实现传统优势产业的“强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补链”。力争全年签约项目100个以上、开工项目80个以上,到位资金200亿元,至少引进2家投资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
  3、筑牢实体经济硬支撑
  拓展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大市场,培育上市企业后备资源。深化县域金融和金融创新两大工程,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造,推广政银保、转期贷、项目贷、招商贷等融资产品。充分发挥贺胜金融小镇溢出效应,扎实开展基金路演活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设立绿色产业发展奖励基金,做大应急周转资金池,做强湖北咸宁凤凰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支持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继续实施“规模企业培育、大企业培育”工程,新增规上企业15家以上。把握民营经济发展新阶段,实施突破性发展新民营经济的政策举措,支持建设新民营经济园区和创新街区。
  培育壮大 发展新动能
  关键词: 转型升级
  看点:咸安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变方式、优化结构、转换动力的关键期,必须以新应新、以变应变,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1、强力推进“一区六园”建设
  支持咸安经济开发区扩园、强园、优园,实现与向阳湖飞地工业园互连互通;做好物流产业园前期工作,启动开发区新型产业孵化园建设。支持贺胜、官埠、向阳湖、汀泗、马桥、双溪乡镇工业园的规划修编、土地报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工业园区。
  2、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培育壮大机电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园区。大力支持企业新上一批产业层次高、投资体量大、市场前景好的重大技改项目,推动机电制造、苎麻纺织、现代森工、防腐橡胶等传统产业优化提升,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确保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30%以上。
  3、全力发展现代农业
  以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培育一批享誉全省的“咸安粮、桂香味”农产品品牌,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6个以上,加快咸宁桂花、咸安砖茶、杨堡辣椒、白水畈萝卜等国家地理标志品牌保护和开发。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巩固砖茶地位、拓展绿茶市场、扩大红茶消费。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全面铺开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油菜籽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推进苎麻纺织服装产业园、森工产业园、竹循环产业园、食品产业园建设,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农业+”,打响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等品牌,建设咸安都市休闲农业大观园。
  4、聚力发展全域旅游
  加快融入“一城十区二十景”,大力发展蓝色水上、绿色生态、红色革命教育、古色历史人文“四色旅游”。提档升级大幕东源花谷、桂花刘家桥、马桥建国畈、汀泗黄荆塘、双溪王山下等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咸安旅游升级版。完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幕阜山扶贫公路、S360公路全线贯通通车。加快高桥“131军旅小镇+白水畈田园综合体”,向阳湖“西湖情”、浮山康美健康小镇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5、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
  做好月星家居、义乌国际、五金机电、三亿茶都等建成市场招商等工作,推动商贸物流区规模化发展。加快老城区服务业提档升级。抓好以区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服务站为骨干、村服务点为基础的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内贸市场主体提质增量,培育限上商贸企业10家。
  构建多点 发力新格局
  关键词: 城乡发展
  看点:以“一圈三带”为抓手,推动城乡统筹、区域统筹,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根本之策。咸安将以完善功能为目的、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绿色生态为基础,实现城乡融合、协调发展。
  1、实施城市更新计划
  融资20亿元,发行城投债券10亿元,加快老城区旧城更新步伐。继续推进棚户区改造,确保全面完成2017年棚改项目,启动新一轮棚改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一河两岸”整体改造,打造防洪安全带、滨河景观带、沿河商务带。加快双龙山、青龙山、孝子山公园建设。加快推进怀德路中城路、中心巷路综合改造,加快推进贯穿107国道地下通道建设。配合抓好107国道改造和咸宁大道西延伸扩建工程。加快宏大农贸市场转型,加强背街小巷治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创卫成果。推动城管执法力量下沉,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2、实施城镇升级计划
  以省道沿线新型城镇带、沿通江大道垂江经济带、幕阜山片区绿色经济带为抓手,建设产业兴旺、功能完备、活力迸发的特色城镇。启动新一轮乡镇规划修编工作。力争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1个、省级特色小镇2个、市级特色小镇不少于3个。启动1101个“五边”村管网收集+微动力污水处理站及小型自然村无动力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城乡生活垃圾智能监管平台建设。加快天然气入镇入户市场推动工作。
  3、实施乡村振兴计划
  加快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建成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整合“助农贷、扶贫贷、楚农贷”,引入湖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启动“厕所革命”。研究出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向阳湖片区、汀泗桥片区、大幕东源花谷片区、高桥白水畈片区等区域打造田园综合体。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技能型乡土人才,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激活改革 创新新动力
  关键词:改革开放
  看点:咸安区将始终坚持改革不停顿、创新不停止、开放不止步,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1、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统筹推进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教育信息化、第二批全省服务业综合改革等试点改革项目。深入推进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做实区投资委、财税委、土地委,统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财源培植与土地开发。
  2、大力推动科技创新
  加快建设创新型咸安,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创建省级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建立产业技术联盟,扶持发展一批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培育“咸安制造”的核心竞争力。以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为重点,组织申报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认定1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科技创新综合考评在全省争先进位。
  3、加快培育外向型经济
  实施外贸主体培育、破零攻坚、自营转化三大工程。完善扶持外贸企业的政策措施。支持精华纺织、华宁防腐、巨宁竹业、洪盛模具、柏庄茶叶等企业走出国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借助广交会等平台,支持外贸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以及到海外设立营销点的新型贸易方式,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厚植绿色 发展新优势
  关键词: 生态建设
  看点: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是咸安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咸安人民的永恒追求。
  1、着力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治
  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和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工作。加大斧头湖水环境治理,编制斧头湖综合治理方案。加快咸安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落实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计划,关停沿湖沿河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全面完成淦河沿岸排污口整治、非煤矿山综合整治、非法洗砂场整治、黑臭水体整治、地下油罐防渗改造、黄标车淘汰等工作任务。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2、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继续开展“三禁三治”专项行动。启动斧头湖与淦河水环境自动监测点建设,开展涉水行业工业污染治理,加强流域、湖泊水环境综合整治和考核督办。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源环境状况调查和年度评估,查处影响饮用水源安全的违法行为。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普查和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严格防控城镇和农村地下水污染。建立土壤污染数据库,完善土壤常规监测体系。启动土壤修复工程。
  3、强力推动生态系统保护
  完善的环保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开展省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全力做好GDP地耗下降、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土地利用综合监管等工作。深入推进河湖库长制,健全完善爱河护湖长效机制。出台非煤矿山恢复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向阳湖湿地公园岸线修复,启动退耕还湿项目,建立湿地保护修复长效机制。实施精准灭荒、长江防护林、幕阜山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项目。
  满足人民 群众新期待
  关键词: 改善民生
  看点:咸安区将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积小成为大成,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突出发展产业扶贫,用足用活“十大产业”扶贫政策,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千方百计帮助贫困人口拓宽就业渠道、谋取就业岗位。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兜底扶贫等政策,支持深度贫困乡镇和深度贫困村解决基础设施薄弱和产业发展不够等问题,确保11763名贫困人口脱贫、5个重点贫困村出列、153户512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
  2、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城区学校三年项目建设规划,推进城区学校改扩容。完成市第十八小学、凤凰小学建设。新建金桂路九年一贯制学校、实验学校御景园校区、市第十九小学、鄂南外国语学校、华师一附中咸安分校、月亮湾幼儿园、官埠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改扩建浮山学校、实验学校、北门小学、东门幼儿园,搬迁横沟中学。加快推进实验学校、浮山学校市级示范学校创建。继续推进名校托管、一校两区集团化办学模式。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13655工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3、优化提升公共服务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强重点专科、医院创建达标工作。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培养行动。支持社会资本办医,发展医疗健康产业。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全面落实两孩配套政策和计划生育惠民政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公共文化示范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向阳湖文化名人博物馆布展,推动北伐汀泗桥战役纪念馆布展提档升级。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4、健全完善民生保障
  加快推进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全面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全面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健全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实现应保尽保。扩大医疗救助范围,将低保标准1.5倍以下贫困家庭纳入医疗救助。推进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和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两个国家级试点工作。重组区福利院与向阳湖镇福利院闲置资产,新建一所区级医养结合社会福利中心。
  5、着力加强社会治理
  强化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加强城市街面、单位和行业场所、重点人群、城乡社区村庄、技术视频和网络等六网建设、三级综治视联网建设和物联网建设。启动区综治中心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扎实开展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
  2018年十件实事
  ①新增城镇就业2800人,完成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2700人次;
  ②筹措资金900万元,为4670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为6058名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
  ③筹措资金3000万元,完成区妇幼保健院住院楼改扩建项目;
  ④筹措资金5.5亿元,启动12个学校改扩建及新建项目,计划新增学位14090个;
  ⑤筹措资金3200万元,完成鄂南烈士陵园建设;
  ⑥全面提高孤儿救助标准,将社会散养孤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4400元,福利机构集中供养提高到每人每年23040元;
  ⑦筹措资金15亿元,加快推进“一河两岸”综合治理工程,完成两岸房屋拆迁及防洪工程建设;
  ⑧筹措资金5亿元,全面推进全域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实现集镇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
  ⑨筹措资金15亿元,再启动6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⑩筹措资金5000万元,再对65公里农村公路拓宽改造,创建省级“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区”。